朋友是研究張愛玲的,在上海成行之後,第一個確定一定要到訪的景點,便是張愛玲生前在上海住過一段時間的常德公寓。張愛玲居住在這公寓的期間,寫下了大家耳熟能響的「傾城之戀」和「金鎖記」等著名的作品,「傾城之戀」這本書連我這張愛玲的門外漢都有閱讀過。

常德公寓2

    常德公寓的外觀曾經歷過多次整修,現在所看到的常德公寓外觀,雖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外表,但也是經過上海史學家的鑑定,確認張愛玲居住時的外觀顏色是為深米黃色後,才重新再次粉刷上的。雖然外觀的顏色歷經改變,但建築本體的結構卻沒有太大的變化,唯一改變的就是房間的格局,不過據說那盞吊在大廳的水晶燈仍舊在那裡,雖然非住戶的我們無法進去一探究竟,但這盞吊燈證明了時代的存在。

 

    離開了常德公寓,順著南京路一直往下走,走過了美麗彷彿不像在中國的靜安區,若不是招牌上的中文字處處提醒了我人在上海,不然街道的感覺給人身在歐美的氛圍。回到台灣後,才去研究當天經過的街道,竟是著名的法租界,難怪身旁的建築物都散發著一股浪漫的氣息。

 

    對於旅行,我其實喜歡「慢慢走」,如果可以,更愛順著當下的感覺拐彎。小時候,因為老爸前往新加坡出差順道帶了一家人出國觀光,其中有一天因為開會不方便帶著我們到處看看。在吃完飯店早餐後,我居然就大膽地帶著老媽和老姊在飯店附近亂走,記得當時我嚷著說好想要看當地的寺廟,於是就拉著老媽和老姊跳上一台計程車只跟司機說要去寺廟,但也沒說明是哪個寺廟,這司機也很妙,馬上載著我們到一個清真寺,我永遠都記得,進去要拖鞋子時,旁邊的當地參拜者看著我們的眼神,就像看著動物園的猴子一樣的表情。

 

    這插曲,讓我對新加坡多了一個新的回憶,現在想起當初如此大膽的自己,也會默默地失笑出聲。

 

    而這次的上海行,也有個美麗的插曲。

 

    順著南京路一直走,走到快到河南中路的路口時,突然聽到鐘樓的敲鐘聲響,這聲音過去曾在維也納聽過類似的,瞬間我整個人就像是被鐘聲給敲醒似的,興奮的快步往前走,突然一座鐘樓出現在馬路的斜對面。

上海跑馬總會

 

跑馬總會的建築牌

    這是上海跑馬總會,建於西元1932年。 而現址的跑馬總會,從上海圖書館,改為上海美術館,且於2017年將成為上海歷史博物館。光是鐘樓就帶有濃厚的英式建築的味道,整體建築屬於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。

跑馬總會大門

    我從斑駁的大門往裡頭探看,突然興起想要探險的好奇心,怯怯的往前踏了幾步進到了內門內,圓形雕花天井出現在我眼中,正當要拿起相機拍照,卻被門口的大叔制止了,說裡頭是餐廳不能給拍也不能再進去了。只好再繞到旁邊的鐘樓下,欣賞這古老的建築,思考著賭博這件事情,總是和人息息相關;幻想著當時各國的人們,都曾聚集在這裡,希望自己屬意的馬兒奔向終點。但賭博更是幾家歡樂幾家愁,又有多少人在此因獲得為數可觀的金錢而貪婪的大笑,又有多少人傾家蕩產的黯然離去呢?

 

    離開了跑馬總會,走上歌劇院前的道路,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彩虹米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